将从严治检重自律进行到底
——观《巡回检察组》有感
江苏省盐城市大中地区人民检察院季军
电视剧《巡回检察组》的主人公“冯森”,是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绝大部分检察干警的代表和缩影,客观地展现了新时代刑事执行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。当然,剧中也有极个别害群之马,随意践踏“人民的正义”,最终受到“人民的制裁”。电视结局大快人心,正义得到了伸张,罪恶受到了严惩。剧中反派“冼友文”,某派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,其并非主角,但让我印象深刻,因为现实中本人也从事相关的工作。 “冼友文”在同事面前是“老好人”,做饭、拖地、人情关怀;在同事背后是“小人”,收受贿赂、打探案情、栽赃陷害;在党纪国法之下,他终究是个“坏人”,态度不端,意识不强,行为不正,最终走上了不归路。
身着这身神圣的检察制服,背负着沉甸甸的守护公平正义的责任,我不想、也不能成为“冼有文”这样的人。
我们经常讲“守纪律”,很简单的三个字,但要真正在检察权运行各环节落地落实着实不简单。什么是“守纪律”?我认为包括接受他律和注重自律,接受他律是底线,法治国家,每一名公民都要在法律框架内工作和生活,但作为检察人,要更加的重自律,每一个个体都应当“自己为自己立法”,从“不敢”“不能”到“不想” 。“冼友文”从其收受他人贿赂、打探案情时,甚至作为幕后黑手栽赃陷害时,《准则》、《条例》、八项规定、“三个规定”等早已抛到了脑后,拜金、享乐、个人主义已遍布其全身、充斥其头脑。我想,他刚开始应该也是一个想做干净事、能做廉洁事的年轻人,但正因为接受他律的“底线”没有守牢,重自律的“高线”更没有达标,导致“防线”全面崩塌。
孩童时曾看过一部动漫,讲述的一群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士,他们身着一种非常具有灵性的战服,平日战服能够增加他们的战斗力,减少战斗中所受伤害,但如果战士内心变得邪恶,不以维护和平为己任,战服则会主动离开他的身体,故事颇有些天方夜谭的意味,但现在想一想,检察制服何尝不是呢?制服虽无言,但其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良知,其如同“紧箍圈”,时刻警醒我们不能忘记自身的职业良知和职业操守,如果不作为,乱作为,甚至出现不廉、不洁的行为,这身制服一定会让邪恶之人自食恶果。剧中除了“武强”“冼有文”之流,“熊绍峰”“罗欣然”在办理减刑、假释监督案件中因为失察,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理,有的朋友认为处理过重了,不讲人情味,“罗欣然”出车祸都差点那啥了。我认为,处理一点都没有问题,司法责任制必须全面有力落实,有权必有责,法律监督职责没有履行到位,就得“打板子”,从严治检的坚定决心必须有效彰显。
忘不了2012年第一次穿上检察制服时的兴奋,因从事监狱检察工作,除了休息日和非工作时间,基本制服不离身,那是无比的自豪与神圣。寒来暑往,从事检察工作已近十年,现在的我,可能缺少了当初的那种新鲜劲和兴奋感,但更多的是一种尊重、责任和更深层次的理解。“心者 , 身之主也”,人往往是最为复杂的生灵, 同样一件事情, 即便在同样一个规则里, 抱着何种态度去做?如何做?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。监督办案更是如此,在办理“减、假、暂”监督案件,服刑罪犯控告、申诉、举报等案件中,是将法律其作为国之利器、维护公正的利剑,还是作为愚弄善良人、获取利益的工具,取决于你是否遵循检察职业良知,是否秉持客观公正立场,是否敢于担当,是否真正地做到“一碗水”端平。是“大差不差”,还是“一点都不能差”,决定了人民群众能否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,决定了能否办好别人的人生。不同的办案态度甚至导致你的人生轨迹朝不同的方向发展,剧中优秀检察官“冯森”和“武强”“冼有文”则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。
我爱我的检察制服,他时刻提醒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固树立平和、文明、理性的规范司法理念,秉持应有的职业良知和浩然正气,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、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,正所谓制服在身,良知在心,正气在行。作为检察人,我会身着这身制服,手持公平正义之利刃,忠诚地履行监狱检察职责,在促进刑罚变更执行公正,保障监管场所安全稳定、维护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等监督办案活动中,体现对高质量发展的领悟和支持,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、促进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贡献力量,切实彰显新时代监狱检察人的应有担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