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乐
数字监督源于现实需求,也具备广阔发展前景,对于民事检察而言尤为如此。如何围绕数字逻辑,优化监督意识,推进民事检察监督质效多维提升?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:
深刻认识民事数字检察监督的根源需求和广阔前景
民事检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,而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,民商事案件数量呈一定增长态势且体量庞大,对于民事检察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传统的调卷、阅卷式监督难以适应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,以数字化手段探索破题,有助于站位更高视角,发现个案审查难以发现的问题,进而实现类案监督,推动诉源治理。
坚持做实数字监督项目的基本逻辑和长远谋划
数字监督领域广阔,视角众多,如何取得实效,关键在于找到切口,如在项目选择上应注意全国、全省基础数据共享实现的可能性,其他补充数据可循序渐进地争取。在保证监督规模的基础上,更关注深层次监督,最终再结合个案,以侦查思维数字化,打开表象背后的“黑盒子”,形成架构数字项目的底层逻辑及运行规律。例如,基于司法网拍项目着眼网络拍卖使用频率高、数源公开等特征,笔者及其团队拓展个案办理思路,形成了拒执监督、程序性监督、自定义监督三大类监督规则,全省据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,使司法网拍案件税费负担不清、拍卖财产瑕疵不明、带虚假长租拍卖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。基于虚假诉讼开始转为多类型案件组合出现的新形势,多渠道调取数据源,以侦查思维还原造假逻辑,形成针对性检索规则,精准锁定虚假诉讼案件,同步对职务犯罪开展深层次建模监督,形成对虚假诉讼的全方位排查和打击体系。
充分彰显检察一体履职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
良好的数字监督应用应当具备足够的普适性和推广性。因此,在开发前后应作三方面考量。一是逻辑、数据源反复验证,通过分析底层逻辑和实际案例明确需求,同时保证数源不具有唯一依赖,确保系统发展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延展性。二是一体联系紧密。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的优势,在建模上实现联动汇通,并借助上级检察院的宽广视野,多方对接获取助力,推动应用提档升级、取得实效。三是坚信小院也有作为。以更高视角,重视并发挥基层办案一线的优势,鼓励自主创新,努力通过数字化路径贡献小院力量。
(作者单位: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检察院)